肝纖維化無創(chuàng)診斷技術
健康科普
隨著人們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的改變,運動減少、酒桌文化等因素,脂肪肝、肝纖維化、肝硬化等肝臟疾病的發(fā)生率也逐漸攀升并呈現(xiàn)低齡化趨勢,肝臟問題日益侵蝕著社會各類群體的身體健康。在肝臟疾病日漸增重的過程中,肝纖維化往往被忽略,而肝纖維化作為慢性肝病的必然產物,若不及時治療,將逐步演變成肝硬化,直至肝衰竭和肝癌。我們應及時了解自身肝臟情況,更好地預防肝臟疾病。
以往診斷肝纖維化,通常要面臨諸多繁瑣且有創(chuàng)的檢查,病人著實要遭不少罪、承擔巨大的經濟壓力。而全新的肝纖維化無創(chuàng)診斷技術,它宛如給醫(yī)生們配備了一雙透視眼,恰似那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憑借先進的檢測手段,無需開刀、不用穿刺,就能極為精準地評估肝纖維化的程度。這不但極大地減輕了患者的痛苦與擔憂,還能更迅速地給出診斷結果,讓后續(xù)的治療得以及時開展。
什么是肝纖維化無創(chuàng)診斷
目前,肝穿刺活檢仍然是肝纖維化檢查和分期的“金標準”,但就體驗感而言,此方法不僅有創(chuàng)有痛,且可能出現(xiàn)出血、繼發(fā)感染等并發(fā)癥,并有一定的假陰性率。肝纖維化無創(chuàng)診斷又稱瞬時彈性成像,采用可控低頻剪切波對肝組織實施瞬時主動激勵,并利用高頻信號對瞬時剪切波在肝組織中的傳播過程進行跟蹤和采集,再結合系統(tǒng)內嵌的肝臟組織學模型,快速給出定量的肝臟纖維化程度測定結果;它是對肝臟彈性測量、脂肪變性定量的一種診斷技術,為慢性肝病診斷和治療評估提供科學依據(jù),一次測量同時完成兩個參數(shù),具有可重復性、無創(chuàng)無痛、快速、經濟等優(yōu)勢。肝臟纖維化的早期診斷及纖維化程度的量化對于及時干預治療并逆轉肝纖維化的發(fā)展和預防肝硬化與肝癌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價值。
為什么要做肝纖維化檢查
肝臟,是我們身體內默默工作的“勞?!保敻鞣N因素引發(fā)肝纖維化時,它的健康就面臨著威脅。病毒性肝炎、藥物性肝損傷、自身免疫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脂肪肝等會導致肝硬化甚至肝癌,致死率占世界死亡人數(shù)的3.5%。肝纖維化是慢性肝病向肝硬化進展過程中的早期階段,同時也是影響疾病預后的顯著因素。肝纖維化在組織學上是可逆的,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能有效阻斷或減慢纖維化進展。所以,對肝纖維化做出精確、及時的診斷至關重要。
適用范圍
01
普通人群肝臟狀況的普查;
02
各類嗜肝病毒所致的肝炎如甲肝病毒、乙肝病毒、丙肝病毒、戊肝病毒、EB病毒、巨細胞病毒等,以及自身免疫性肝炎、遺傳代謝相關性疾病等;
03
長期熬夜、飲酒、肥胖人群,患有脂肪肝、酒精性肝病等人群;
04
既往肝硬化病史;
05
因其他疾病需要,長期使用肝損傷藥物的患者;
06
對孕婦、有源植入醫(yī)療設備的患者都是安全的。對有腹水的病人進行測量可能具有挑戰(zhàn)性,但沒有風險。
此檢查最顯著的優(yōu)勢為無創(chuàng)、精確度高、重復性好。
檢測前注意事項
1
患者應禁食3小時及以上。
2
在開始檢查前,患者應在檢查床上休息至少5分鐘。
3
患者取仰臥位,正常呼吸,將右手臂枕于頭下面,右腿交叉放在左腿上,身體呈“香蕉形狀”,檢查過程中屏住呼吸3-5秒,即可采集一次圖像。
4
選擇同一位置連續(xù)測量5次,結果自動后處理,每位檢查者10分鐘內即可完成檢查并得出結果。
檢測結果分析
肝硬度值測定(Liver Stiffness Measurernents,LSM)受肝臟炎癥活動度(表現(xiàn)為轉氨酶或膽紅素水平升高)、肝內外膽汁淤積、肝靜脈淤血、進食等的影響,與轉氨酶及膽紅素水平成正相。
未抗病毒治療代償期乙型肝炎病毒患者肝纖維分期。
當膽紅素正常且谷丙轉氨酶升高(小于5×ULN)時
①LSM≥17.0kPa,需監(jiān)測肝癌、篩查肝硬化并發(fā)癥,啟動抗病毒治療;
②LSM12.4~17.0kPa,提示進展期肝纖維化、監(jiān)測肝癌、啟動抗病毒治療;
③LSM9.4~12.4kPa,提示顯著肝纖維化,考慮抗病毒治療;
④LSM7.4~9.4kPa,病情需要時肝活組織檢查、個體化抗病毒治療;
⑤LSM<7.4kPa,定期監(jiān)測肝硬度值、個體化抗病毒治療。
當膽紅素及谷丙轉氨酶正常時
①LSM≥12.0kPa,需監(jiān)測肝癌、篩查肝硬化并發(fā)癥,啟動抗病毒治療;
②LSM9.0~12.0kPa,提示進展期肝纖維化、監(jiān)測肝癌、啟動抗病毒治療;
③LSM6.0~9.0kPa,病情需要時肝活組織檢查、個體化抗病毒治療;
④LSM<6.0kPa,定期監(jiān)測肝硬度值、個體化抗病毒治療。
END
供稿 | 感染性疾病科 孟三彥
編輯 | 魏馨
初審 | 張暉
復審 | 李偉琳
終審 | 陳水懷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